【老總理財】那年38歲 我買了年金
現在正值稅季,因為年金可以減省稅務,見到很多年金的文章或廣告。其實,早在2009年,當時買年金仍未可以有免稅優惠, 但我已買了年金。
當時以3年付方式,2009年4月開始投入,2010年4月及2011年4月各投入80萬元, 由2021年5月開始派發收入每月大約2萬元(其中$17,277為保證金額),可以一直拿15年,直至2036年,我65歲的時候。
我是一名創業型的人,事業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類別,2009年是自己創辦的公司,上市後一年多兩年因已失去控股權,正逐步淡出自己所創立的公司。
其實, 經歷了2008年金融風暴,公司股價已由13美元跌至1美元不到,能套現的現金已所餘無幾。
同時,我初步開始患上腎病,所以很積極為父母將來作理財準備,用了大概200多萬元作首期,為父母買了兩層物業收租,我負責供樓,父母收租作家用。
(詳情傳送門: 【老總理財】 老總真人真事:為父母理財費煞思量)
當時自己身體情況不太穩定,有想過不作按揭,但結果買了一份保額差不多可以支付按揭餘額的保單, 便是這份年金保單。
當時,買年金的主要考慮是不用驗身,以及自己評估可以活到65歲已很不錯了。
由於年金本身是「101」, 如果期內身故,我的保單受益人-爸爸可以拿到我交的總保費101%作為身故賠償, 如果我一直活到50歲(上月剛剛50歲生日),投入的資金將轉化為長期穩定收入,我之前一直以為自己50歲要開始退休生活有紀律地使用退休積蓄,避免資金誤作其他用途。
另外,購買年金只須一次過手續,並沒有其他繁複事項,不用特別花太多時間管理,可說是一個既簡單又安心的退休財務安排。
現在回頭看,我當年大約把手上的四分之一的現金買樓給父母收租,樓價升了3倍以上 (因為用上按揭,資產值升了于止5倍) 現在租金回報(以當時買入價計逾10%),回報當然遠遠跑贏年金。
根據銀行的資料,在我保單期滿的時候(65年歲),連同中期所收到的派息,合共值約420萬元,比已付保費多出170%。
同一時間,我打算把手上的資本,待2010年身體好點後再創業, 在10年間曾開創了不少有聲有色的項目, 但沒想到2019年起卻因為政策改變,差不多被「一舖清袋」。
現在回望,年金是一個很沉悶的理財工具,但我去年收到第一期年金時,其實感覺還是很奇妙,好似收到自己十多年前為自己準備的情書。
作為現金流的管理工具,其實可以成為整個理財部署的定海神針。
2009年整個理財部署其實還是相當符合預期,如果說曾經有沒有考慮不周的,其實是我沒有準確為65歲後的生活開支做好準備,更不要說計劃。
以前我一直拼搏,甚至很少想像自己65歲後的日子是如何模樣,年紀越大,其實越擔心最後那幾年的生活如何維持,正所謂”臨老唔過得世”。
而香港有不少終身年金項目, 我需要再好好學習,
理財真的是一輩子的事!
作者: 范祖德,品正置富教室創辦人,理財周刊副董事長(由2010-),曾任樹仁大學講師, Dow Jones 中國系列叢書總編輯(2003-2008)及香港經濟一週社長兼總編輯(1999-2003)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