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老總理財】打造最後一筆持續現金流 終身無憂

We Share Page (7)-c7dc031a

【老總理財】打造最後一筆持續現金流 終身無憂

虎年第一次和大家見面,祝大家虎虎生威,一世無憂!

上兩篇都提過,我開始為人生最後一筆的現金流而張羅,正在比較市面的終身年金,首次接觸終身年金的概念,其實在讀CFA Level 3時,當時課程用了頗多篇幅介紹「年金」及「終身現金」。

印象最深刻的是, 原來在美國,家庭理財有這樣一個操作,在65歲退休時,會先準備好兩筆資金, 一筆是退休後至75歲的資金,通常開支包括不少休閒開支如郵輪及旅遊等,當然也包括醫療開支, 計算好75歲前需要的資金後,會把餘下的資金買入一份終身現金, 65歲開始投資,滾存10年,75歲開始每年提款,主要應付日常開支如院舍及醫療開支,一直支付至終身。

令到終身至最後一日都有現金流支持生活,所以,我會形容為人生規中的最後一筆現金流。

如何可以安排終身需求的理財計劃,其實我們很少思考;現在科技昌明,人的壽命不斷延長,以前年輕時很少想到退休後的日子,雖然現在是新年,這樣說很不吉利,但試想想, 如果萬一又長命又多病,還要無現金傍身,很難一世無憂,所以最近都在思考如何安排, 人生最後一段路的理財安排。

香港相關的產品其實不算多,而且比較政府公共年金及一眾保險公司推出的終身年金計劃,有以下地方值得注意:

1.「保證回報」vs「非保證回報」

在比較不同終身年金方案時,可以先要留意年金收入有分為「保證」及「非保證」兩種,當中的非保證收入取決於承保公司的投資回報、盈利等因素。

由於投保年金的主要目標是確保退休後的生活有足夠財政保障,因此穩定而踏實的保證收入比看似吸引的非保證收入更為重要,萬一非保證部份大失預算,甚至有機會為零,便會令到晚年的我們的年金收入以及生活消費大失預算,到我們步入晚年時,可以替代的收入已經不多。

2. 承保公司對「終身」的定義:

看了不少資料,發現市場上各間保險公司對於「終身」有著不同的定義,尤其是 QDAP ( 合資格延期年金 ) 框架以外的計劃。舊式的終身年金計劃中,只有個別提供終身派發年金的選項(即直至離世),絕大部份都是至 100歲。而就QDAP的產品,最長也是保證派發至108歲,所以建議投保人要細閱保單條款,避免誤會。

幾十年後我們是否可以活過百歲,誰都說不準,長壽過百,但現金流竭盡, 生活便很難安穩。

3. 身故賠償:

很多朋友會介意,萬一自己買了年金但又早死,年金拿到很多年,會否蝕底?

最後,我們也應留意不同的年金計劃中,在保證期內身故的賠償安排,例如會否繼續定期發放給受益人、抑或將未發放的年金結餘一次過給予指定受益人作為賠償。特別是舊式計劃,若在年金期內身故,身故賠償額會因應自選的年金期方案而有不同計算方法,可能會在沒有賠償下將計劃終結。


政府年金限制較多:

根據自己暫時看到的資料, 政府公共年金計劃相對於私營終身年金計劃的確有較多限制,例如投保年齡和投保額,較為標準化,真的要看看是否適合自己,但政府年金勝在有「保證回報」,反觀私營年金則有部分回報並不完全保證。

當然,每個人的財務狀況、年齡和需求都不同,難以一概而論。

如果有物業收租或有物業或保單可以做逆按揭,都可以有終身現金流,所以重點是要有概念打造人生最後一筆持續現金流。

最後,值得注意的是年金屬於「長期保險產品」,提早退保可能令投保人承擔額外收費,所以年金不是長者投資理財的萬靈藥,如文中反覆提及,終身年金應視為人生最後一筆現金流的安排,如想作短期投資增長財富,為退休後的生活累積儲蓄,我們可以考慮債券、短期儲蓄保險產品以及其他低風險投資工具,令資產配置更為全面,分散風險。

 

老總理財

作者: 范祖德,品正置富教室創辦人,理財周刊副董事長(由2010-),曾任樹仁大學講師, Dow Jones 中國系列叢書總編輯(2003-2008)及香港經濟一週社長兼總編輯(1999-2003)

 

insureWIN 屬於香港人的網上保險比較平台:
想了解更多:https://bit.ly/3guULpD

    LEAVE A COMMENT

   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